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响应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,南京审计大学师生积极投身暑期社会实践,立足专业优势,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基层发展实际,走进全国各地开展形式多样、主题鲜明的调研与服务活动。各实践团队坚持知行合一,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锤炼本领、增长才干,以青春之我、奋斗之我,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南审智慧与力量。
“楚汉六星”社会实践团队:桨声灯影,金陵风雅
为推动金陵文化的传承与发展,南京审计大学“楚汉六星”实践团队于2025年7月深入秦淮古城,聚焦“桨声灯影,金陵风雅”之命题,开展调研。
团队足迹遍布南京博物馆、大报恩寺遗址、太平天国天王府遗址等多处名胜,不仅实地考察当地金陵文化传播情况,更深度对话景区管理者、当地居民与游客。基于扎实调研,“楚汉六星”团队积极设计文化传播方案,构建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联动,推动金陵文化在群众特别是在当代大学生中的传承发展。
图文来源:“楚汉六星”社会实践团队
指导老师:刘学燕
“00后”社会实践团队:赓续红色血脉,弘扬精神薪火
值此新中国成立76周年之际,为深入探寻那段波澜壮阔、艰辛卓绝的革命历程,南京审计大学“00后”社会实践小分队于2025年7月,怀着崇敬与热忱,奔赴“渡江胜利纪念馆”与“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”参观学习。
踏入渡江胜利纪念馆,队员们仿佛穿越时空,置身于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。他们详细了解渡江战役的来龙去脉,深刻感受革命先辈们为解放南京所做出的卓越贡献。
随后,团队来到雨花台烈士陵园。在这里,他们近距离触摸历史,聆听无数英烈的壮烈故事。队员们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,学习历史、铭记历史,传承革命精神,真切地体会到胜利背后的艰难困苦。
这支“00后”社会实践小分队以红色文化为指引,积极响应红色精神传承的号召。他们不仅深入学习历史,更将这份感悟融入到自身的行动中。他们立志规范自身行为,以青春之我,为新中国的蓬勃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,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。
图文来源:“00后”社会实践团队
指导老师:杨玉娟
“宁青薪火队”社会实践团队:铭记苦难志,见证胜利魂
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,来自金融等专业的成员组成了南京审计大学“宁青薪火队”实践团队,于2025年7月走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和渡江胜利纪念馆,紧扣“铭记苦难、见证胜利”的核心主题,开展红色实践调研。
团队一行首先走进遇难同胞纪念馆,直面这座城市曾遭受的深重劫难与民族至暗时刻,深刻铭记那段充满血与泪的岁月;在渡江胜利纪念馆馆,回顾“百万雄师过大江”的壮阔历程,体会军民同心、攻坚克难的磅礴气势与胜利豪情。
两馆之行形成了深刻的历史对照:一端是山河破碎的血泪悲歌,刻录屈辱与牺牲;另一端是扭转乾坤的慷慨壮歌,昭示信念与新生。这历史回响让团队成员们明白:唯有传承在绝望中坚守、于黑暗中破晓的勇气,方能凝聚复兴伟力,守护真相,开创未来。
图文来源:“宁青薪火队”社会实践团队
指导老师:许静
“祥泰之州”社会实践团队:审计为基石,绘就胜利长卷
为响应传承红色文化的号召,“祥泰之州”社会实践团队于2025年8月走进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,聚焦“审计密码助力黄桥战役胜利”核心命题开展团队实践。
团队成员首先沉浸式参观纪念馆,系统记录审计相关历史资料;随后帮助工作人员整理档案,着重关注审计力量在黄桥战役胜利中的作用。此外,团队还开展了志愿讲解活动,结合当时的社会矛盾、国际环境与政策变迁等时代背景,向游客们生动讲述这段历史。在讲解过程中,志愿者们不再局限于单纯地复述历史事件,而是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,让更多的游客了解审计工作在战争年代的重要作用,传递了审计工作的价值和精神。
实践结束后,团队成员通过梳理审计相关历史资料,挖掘其在物资保障、纪律维护等方面的作用,为传承红色文化与弘扬审计精神贡献南审学子的力量。
图文来源:“祥泰之州”社会实践团队
指导老师:韩蓉蓉
“红色星火”社会实践团队:走访红色场馆,赓续红色血脉
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“传承红色基因,赓续红色血脉”的号召,来自南京审计大学金融学院和商学院的数名学子组成“红色星火”实践团队,于2025年7月初赴南京多个红色教育场馆开展学习实践,旨在切身体会革命精神,深入挖掘觉醒年代的奋斗故事,为传承与弘扬红色文化注入青春活力。
团队先后走访南京雨花台革命烈士纪念馆、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和渡江胜利纪念馆三处红色教育基地。通过实地探访,队员们追寻红色足迹,深入了解纪念馆中的红色故事,学习先烈不怕困苦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,进一步激发了不畏艰难、勇于担当的意志品质。同时队员们还通过线上调研,分析了红色资源的获取难度对其传播利用的影响,并基于实际观察和思考,对红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出了创新建议。
此次实践活动,不仅将爱国主义内化于心,提高了队员们对红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;更外化于行,通过实地走访并调查,为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建言献策,以实践行动为爱国主义事业贡献了一份青春答卷。
图文来源:“红色星火”社会实践团队
指导老师:许静
“廉正以待”社会实践团队:感悟千年文脉,追寻红色足迹
为探寻历史脉络,厚植家国情怀,来自南京审计大学“廉正以待”实践团队以“溯源历史,感悟初心”为核心,于2025年7月4日至5日开展双馆研学实践。
7月4日,团队探访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,在江南贡院遗址中触摸千年文脉。团队成员沿着展线细致参观,驻足于童生试规程模型前观察细节,在殿试金榜复制品前驻足研读,仔细端详考生答卷原件,在复建的古代号舍前沉思,深刻体悟古代士子寒窗苦读的艰辛与执着。
7月5日,团队步入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。走进梅园新村,成员们凝视革命文物,查看周恩来同志铜像、谈判桌原物、电报文稿,仿佛穿越了时空,回到了那个动荡的年代,每一栋建筑、每一块砖瓦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感,都帮助团队成员们更清晰地了解到当年谈判的情形。
两日实践中,团队成员以脚步丈量历史,在观察与记录里,让历史智慧与红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脉,为传承文化、担当使命注入实践力量。
图文来源:“廉正以待”社会实践团队
指导老师:杨玉娟
“‘仪’路红途”社会实践团队:青春脚步丈量红色热土,心灵对话唤醒历史回响
2025年8月,南京审计大学“仪”路红途实践团的成员们怀揣着对历史的敬畏,走进了江苏仪征,以行走、凝视与倾听这些最朴素的方式,贴近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。
在中共仪征党组织诞生地纪念馆,队员们久久驻足于每一份泛黄的史料前,试图拼凑出星火初燃的图景;在江上青烈士史料陈列馆,一封家书上的字句,让年轻的心灵第一次真切触摸到信仰的温度。
穿行于月塘镇,革命斗争史展馆的图文记录着惊心动魄,而那间看似寻常的交通站小屋,则引人屏息想象:在那个年代,人们是如何在平静表象之下悄然传递希望的火种?肃立于陈集沙集村的旧址和烈士长眠的陵园,没有喧哗,只有心中的震撼与无声的叩问:若身处彼时,我将如何抉择?
七天的行程中,队员们如同一块块行走的“历史拼图”,以脚步连接散落的红色坐标,用纸笔记录下瞬间的感动与思考。他们相信,真正的传承,始于青年心灵与历史深处的真诚对话。唯有如此,那些被岁月尘封的故事,才能在这一代人心中重新变得滚烫。
图文来源:“‘仪’路红途”社会实践团队
指导老师:程莹
“紫气东来”社会实践团队:传承红色基因,续写军民篇章
“强国必须强军,军强才能国安”,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。为了解此话的深刻内涵,团队以“百年铸军”为切入点,开展为期一周的实地调研。
调研期间,团队足迹遍布多地:从见证初心启航的中共一大会址,到镌刻着早期武装斗争印记的红十四军纪念馆,再到传颂着巾帼英雄保家卫国事迹的太行八英纪念馆……成员们通过细致考察历史遗迹、聆听红色故事,不仅系统了解了党领导下人民军队从萌芽到壮大的百年历程,更深切体会到“军强才能国安”的重要意义,收获了弥足珍贵的人生感悟。
通过实地考察,团队成员们在行走中汲取精神力量,了解了那段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,并进一步坚定了传承红色基因、为祖国贡献青春力量的坚实信念。
图文来源:“紫气东来”社会实践团队
指导老师:黄培
红旗漫卷社会实践团队:跨四城寻红色根脉,以青春让史料“活”起来
2025年7月5日-20日,南京审计大学金融学院“红旗漫卷调研实践团”,赴上海、苏州、贵阳、南昌开展为期15天的红色寻访,串联革命关键节点,触摸“坚守初心”“敢为人先”等精神根脉。
团队亮点突出,不仅实地探访红色场馆,切身感受革命精神的深厚根脉;更致力于红色资源的创新转化。成员们分工协作,系统整理素材、精心制作宣讲PPT,并通过腾讯会议平台开展直播宣讲。活动以“历史场景还原+当代青年对话”的形式生动讲述红色故事,吸引了138名青年在线观看,实现了红色文化与新时代青年的有效连接。
此次实践以专业赋能、用青年视角让史料“活”起来,彰显南审学子严谨与担当,为红色传承注入青春活力。
图文来源:红旗漫卷社会实践团队
指导老师:缪杰杰、王钰
“故里星火”社会实践团队:追寻红色足迹,赓续革命精神
2025年7月20日至26日,南京审计大学“故里星火”实践团队聚焦“故里星火,青年逐光”主题,怀揣着对历史的敬畏与对革命精神的向往,先后探访了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、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等五处承载着厚重记忆的家乡红色地标。
在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,一幅幅泛黄的历史照片、一件件斑驳的革命文物,将大家带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,深切体会到革命先辈们坚定的信仰与无畏的勇气。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里,逼真的场景复原与详实的史料,生动展现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壮丽史诗。淮海战役纪念馆中,那堆积如山的缴获物资,无声诉说着人民战争的磅礴伟力,尽显军民团结的强大力量。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内,简陋的陈设与质朴的物件,静静映照出革命先辈们在艰苦环境中坚守初心、顽强斗争的坚韧意志。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中,丰富的图文与实物,鲜活重现了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惊心动魄。
此次实践,让家乡的红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脉,每一位成员都深刻认识到,作为新时代的青年,肩负着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的重任,定将以此次实践为新的起点,追寻先辈足迹,传承红色基因,勇担时代使命。
图文来源:“故里星火”社会实践团队
指导老师:王安琪
“星火学社”社会实践团队:青年学子重走长征路,历史细节中感悟信仰力量
2025年7月,南京审计大学“星火学社”实践团队赴贵州、云南长征故地,开展为期9天的“当代青年与长征精神的跨时空对话”实践活动。
队伍前期精心筹备,通过专题学习、实地探访与分散调研,深度挖掘感人历史细节:如安顺村民珍藏的“信义水壶”、楚雄红军播下的“革命火种”、鹤庆巍峨的纪念碑。这些真实故事使长征精神变得可知可感。
团队正通过调研报告、短视频等多元形式生动呈现成果,致力推动长征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光芒、薪火相传。
图文来源:“星火学社”社会实践团队
指导教师:许静
“金陵赤旅”社会实践团队:以青年的视角,探寻红色基因
2025年7月7日到7月16日,“金陵赤旅”实践团队在南京开展了为期7天的文化探索之旅。我们以青年的视角,探寻红色基因,沐浴红色文化的洗礼。
走入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,苍松翠柏。纪念碑高耸入云,似乎是冲破了生命的枷锁,直刺云霄,将时代的混沌刺入了光亮。数万的烈士长眠于此,留给世人的仅仅只剩下千余个名字。看着雕像上年轻的面庞,他们鲜活的生命全都奉献给了真理与革命。他们用生命铺就的道路通向了我们如今的和平家园。离开时夕阳照在纪念碑上,似乎是启示我们信仰的光永不熄灭,他们的余晖将照亮每个前行的人!
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,我们看着无数刻满名字的墙体和矗立的雕塑,心中满是庄严肃穆与对生命的沉重。看着万人坑遗址里面无数残破的白骨,看着无数泛黄的书卷和斑驳老旧的相片,每一处痕迹都在刺痛着我们的内心,这些痕迹无不在警醒着我们和平的重要。而看向门前的和平女神雕塑时,我们沉重的内心也随之平静,心中不由感慨,铭记历史,铭记苦难,不是让仇恨继续延续,而是要当作一场教训,守护和平,让战争与悲痛永不再重演。
图文来源:“金陵赤旅”社会实践团队
指导老师:刘学燕
“无障碍特攻队”社会实践团队:聚焦无障碍设施,用调研践行社会责任
2025年7月3日、10日、15日,南审“无障碍特攻队”三次走进中山陵,带着卷尺与问卷,细致调研无障碍设施现状。初见时,游客中心的无障碍小公交准时接驳,轮椅租借点的工作人员耐心协助,核心景区的坡道坡度合规、卫生间扶手稳固贴心,这些细节让队员们感受到景区对特殊群体的关怀暖意。
然而,随着探访的深入,一些问题也逐渐浮现:轮椅租借服务需支付高额押金方可使用,主干道上的盲道屡被共享单车与流动摊贩占用……队员们不仅用镜头如实记录了这些现实矛盾,更在与残障游客的真诚交流中,切身感受到他们日常出行中所面临的种种困难与无奈。
三次调研让队员们深刻认识到,无障碍建设不是简单的设施堆砌,而是关乎尊严与平等的民生工程。作为青年学子,队员们愿以调研数据为笔,以实际行动为墨,持续呼吁完善无障碍环境,让“自由行走”的文明愿景,真正成为每个生命都能享有的日常。
图文来源:“无障碍特攻队”社会实践团队
指导老师:南永清
“大桥红色研学”社会实践团队:探寻钢铁丰碑,传承奋斗基因
近日,金融学院“大桥红色研学”社会实践团队三位成员赴南京长江大桥开展实地考察。队员们先登上桥面,触摸历经风雨的钢铁结构,感受“一桥飞架南北”的壮阔。在南京长江大桥纪念馆,通过老照片、施工工具等实物,详细了解建设者们克服技术封锁、高温严寒仍坚守岗位的感人事迹。从设计图纸到混凝土配方,从“争气桥”精神到新时代桥梁技术传承,队员们深刻体会到大桥承载的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的红色基因,更明白了将金融专业素养与家国情怀结合的责任担当。
图文来源:“大桥红色研学”社会实践团队
指导老师:何暑子